600亿垃圾“江湖”的玩家们——转自《21世纪商业评论》
发布:2019/8/12 |浏览:2988

一趟完整的垃圾“旅程”,需要经历“家庭——回收站——中间商——处理工厂”的冗长链条。

 


在强制垃圾分类时代,人们热衷于围观小区里“你是什么垃圾?”的戏码,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,在手机上刷各种垃圾企业、垃圾渣男分类的段子……实际上,垃圾回收与垃圾处理的商业江湖里,也是一派热闹的景象。


每类垃圾的处理都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,垃圾正从无人问津的角色,变身为成为众多公司手中的香饽饽。


综合性环保公司对各类垃圾的处理早有布局,近年来,在这一赛道,涌现了光大国际、启迪环境、广州环投、雪浪环境等公司。


通过处理生活垃圾,启迪环境(000826,SZ)2018年营业收入超过109亿元人民币。光大国际(00257,HK),拥有56个已建成投运的垃圾发电项目,2018年毛利为94亿港元,较2017年增加32%。


回收业务


周日下午,广州天朗明居小区,大扫除后,王亮的家人正准备扔掉一些旧衣服、旧电器。他推荐家人使用一个名为“易代扔”的小程序,打开支付宝,选择上门回收服务,扔掉闲置物品时还能获取一定收益。


按照广州市的分类标准,一个普通家庭产生的垃圾分为四大类——可回收物、餐厨垃圾、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。王亮把家里的废旧电脑交给易代扔的回收人员后,共收入30元钱。


创立于2017年的易代扔,主要针对“可回收垃圾”,通过回收业务赚取佣金。易代扔做的是回收垃圾的生意,纸箱、塑料、玻璃以及金属等可回收物通过回收体系,成为可以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。


易代扔是支付宝上最大的垃圾回收平台,用户可在线预约回收人员上门处理。完成订单后,对于一些尚有利用价值的垃圾,用户可以获得“卖垃圾”的收益,对于衣柜、床垫等需要专业拆运的大件垃圾,用户还需要向平台“倒贴”一定的服务费。


易代扔是纯互联网化运营,扮演着用户与回收企业中间桥梁的角色,不参与实际回收以及后端的流转,回收车辆、人员以及垃圾回收价格制、垃圾处理等工作,均由合作回收企业完成。


垃圾回收面对的是分散的C端用户,回收工作多数由大量个体户承担,他们可能是物业、保洁、小区里骑三轮车回收的大爷,行业长期存在分散化和规范性不足的痛点,用户为了省事,宁愿直接扔掉也不找专业回收人员来处理。


受制于物流等成本因素,很多创业公司曾尝试把垃圾回收这门生意互联网化,但都没成功。


“垃圾在回收过程中,就像蚂蚁搬大象,一点一点地往上对接,归集到一定的量,才可能达到去处理工厂的标准。”易代扔创始人牛棚告诉《21CBR》记者,回收之后,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置方式,比如,废纸需要投进再生纸场厂,塑料进塑料切片厂,玻璃进玻璃纤维拉丝厂。


易代扔将用户的需求归集到对应的人,其难点在于“分类、交投”,即如何对垃圾进行判别分类,派给对应地域的回收人员,最后投放到最恰当的工厂处理。


640.webp.jpg



“从用户端回收到垃圾处理的整个链条,是一个交互的过程,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先做一个桥梁。”牛棚介绍,目前团队中有70%是研发人员,基于平台的算法支持,界定每一类回收人员的收运能力、服务范围,可以随时找到在某个街道范围,有多少个回收人员、车辆运能。


基于商业角度考虑,易代扔的垃圾回收类目,早期集中在可回收垃圾。“可回收垃圾在不同城市的普适性高,市场需求大,一个城市可回收垃圾大概占垃圾总量的25%左右。”牛棚介绍。


价值较高的垃圾被易代扔等公司回收使用,其他类别的垃圾则有不同的命运。


焚烧生意


晚上9点,是小区里的清洁阿姨们最忙碌的时候。王亮家里扔的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,都被清洁阿姨们收集好,再交由环卫人员转运至中转站。凌晨4点,通过多级中转站,这些垃圾将到达距离广州市中心约30公里处的垃圾处理工厂。


进入工厂后,不同类别的垃圾会分别进入焚烧、厌氧发酵或填埋等处置环节。比如,果皮、剩饭剩菜等餐厨垃圾被收集后,会送到专门的餐厨处理厂,经过发酵等工艺处理后,产生的可燃气体可用来发电,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。而像塑料袋、卫生纸这些其他垃圾,则是焚烧发电的理想燃料。


垃圾焚烧相比填埋,优势众多。


广州环投集团负责人告诉《21CBR》记者,首先,垃圾焚烧后,总体可减重90%以上,能解决垃圾占地的问题。其次,经过高温焚烧,垃圾中的病毒、细菌等被彻底杀灭,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通过飞灰固化技术固定后,很难扩散到环境之中,避免了二次污染。最后,从资源化的角度讲,垃圾用来发电和供热,节省了大量的化石资源。


新送来的垃圾因含水量高,不能马上焚烧,首先会被送入一个近3万立方米的储坑里。经过几天发酵,水分降低后,垃圾将会被一个形状酷似娃娃机里的机械手臂抓起,送入料斗,迎接最终的命运——燃烧自己,照亮世界。


焚烧时,锅炉工人会调试好温度,让垃圾燃烧得更彻底,产生更多能量,热能转化为电能。技术人员会处理垃圾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氮氧化物、硫化物以及二噁英等有害物质,保证烟气处理干净,不污染环境。燃烧后的废渣,可以做成建筑材料,比如砖头、水泥等,广泛应用于城市人行道等公共道路的建设。


“焚烧1吨垃圾可以发电300度左右。这跟垃圾的‘质量’相关,有的地方垃圾含水量大或含土石较多,焚烧后发电量就大打折扣了。”据启迪环境透露,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电,大约有20%用于工厂的生产运行和办公,其余80%都会并入国家电网,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火电的资源消耗。


在垃圾焚烧过程中,有很多繁杂工艺,如烟气脱硫、脱销、去除二恶英等烟气净化措施。这些环保措施,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成本。启迪环境副总裁、固再中心总经理卫彬告诉《21CBR》记者,垃圾处置要舍得在技术及环保设施上投资,工厂的垃圾处置成本比较高,就垃圾焚烧处理而言,直接运行成本在60-80元/吨,若计入折旧摊销等全成本核算为170-200元/吨。


卫彬谈道:“我们工厂的收入,主要来源于政府支付的垃圾处理服务费,以及焚烧发电后并网售电收入,还有一小部分是对处置后产出物(炉渣、油脂、沼气等)的利用。”


启迪环境方面表示,一般情况下,垃圾处理服务费和发电后并网售电收入,加起来就是公司总营收,两者占比约3:7,其他方面的营收微乎其微。政府支付的垃圾处理费大约为65元/吨。根据项目规模以及垃圾的热值的不同,行业内垃圾处理费约50-80元/吨。


根据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》,以生活垃圾为原料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,每吨生活垃圾上网电量280度以内部分,执行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上网电价:每千瓦时0.65元。如果按照这个价格来计算,一吨垃圾发电约300度,可产生的电费收益近200元,可覆盖处理成本。


年报显示,启迪环境共拥有18个餐厨项目,9个项目投入运营,处理规模2515吨/日;拥有30多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项目,半数投入运营,处理规模为34700吨/日。启迪环境的财报显示,公司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增长迅速,2016年至2018年,其营业收入分别为69亿元、93亿元、109亿元。

 


640.webp (1).jpg


垃圾焚烧处理具有环境优势和利润诱惑,这个赛道上的公司都在扩张业务。据了解,启迪环境在济南市长清区的垃圾焚烧电厂正在建设中。


而广州环投集团目前共有7座焚烧电厂,每天能处理1.554万吨垃圾,对于人口近1500万的城市来说,产能依然不够用。广州环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《21CBR》记者:“公司正在建设总规模约1.6万吨/日的二期项目,建成后可实现广州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。”


卫彬透露,2018年,北京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929.42万吨,日均2.55万吨。国内成熟的机械炉排炉单台炉的最大处理量达750吨/天。按此计算,如果全部进行焚烧发电处理,需要建设34条750吨/天的垃圾焚烧处理线,才能处置北京市每天产生的垃圾。


目前,北京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共有37座,焚烧和生化总处理能力1.8万吨/天。其中,生活垃圾焚烧厂8座,设计处理能力1.3万吨/天。


现有的垃圾焚烧,是比较粗放的方式,如果前端能够进行精细化分类,垃圾产业链下游的公司,将遇到新的挑战。


分类风口

 


自7月1日上海实施《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后,京穗深等城市也纷纷摩拳擦掌,准备跟进。


安信证券研究报告测算,到2020年,我国垃圾分类服务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610亿元。有资深业内人士估算,我国垃圾分类行业到2020年的市场规模可达到200亿元以上,未来可能会更大。


广州环投集团负责人表示:“产业规模众说纷纭,蛋糕看起来很诱人,但是要吃还是要有真功夫。”他认为,垃圾分类对行业来说,机遇和挑战并存。


对深耕垃圾处理产业链的下游公司来说,所谓挑战,是指垃圾分类后,进入焚烧工厂的总量会减少。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根据上海市的规划,实行垃圾分类后,干垃圾预计减量15%。


但是,我国生活垃圾普遍含水率比较高,对焚烧发电非常不利。前端的精细化分类,可有效降低含水率,提高“质量”,使得垃圾的单位热值升高,单位发电量也就会随之增长,即量少了,但单位效能高了。


广州环投负责人认为,除了可燃性和燃烬率等指标都有明显提升外,经过分类的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将大幅减少,可降低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。


作为综合性环保公司,看到的更多是机遇。


广州环投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广州环投近几年来积极对垃圾分类领域布局,发展收运体系建设和环卫装备制造,现取得了一些经验,但整体还是处在探索阶段。


启迪环境董事长文辉曾在报道中谈道,公司正积极布局垃圾分类领域。他举例说,启迪环境已在杭州萧山实现智能化垃圾分类及清运。在试点小区,启迪环境在每家每户安装了一个小绿桶,居民将厨余易腐垃圾投放到已置入芯片的桶中。


通过物联网称重设备,“小绿桶”能实现易腐垃圾数据收集的自动上传,比如,能计量小区内各住户产生易腐垃圾投放次数、重量及分类正确与否等数据,提高垃圾分类的正确率。


640.webp (2).jpg


卫彬告诉《21CBR》记者,公司涉足上游垃圾分类业务,是因为全产业链布局有助于公司降低运营成本,通过协同,可提高项目盈利水平。他预计,垃圾分类业务产生明显收益,还需要3-5年时间。


面对垃圾分类的风口,布局垃圾产业链前端的公司早就跃跃欲试。


早在上海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前,易代扔团队就想赶着这股势头,推广自家的小程序。借着上海垃圾分类的契机和支付宝的流量支持,易代扔开始被更多人知道。


过去两个月,平台收到了全国各地近8000个服务商提交的合作意向,但牛棚的态度很谨慎,其一是现有的40多人团队精力有限;其二,易代扔在进入新城市时,需要紧跟当地垃圾分类监管政策走向,把握服务质量。


牛棚很清楚,垃圾分类回收行业的商业化,需要一定政策的推动,“我们会把业务数据交付给政府主管部门,如果政府看到某个地方的玻璃垃圾很多,可能就会考虑引进玻璃终端处置和交易的企业。”


背靠支付宝,易代扔已有用户量近100万,合作的城市近30个,预计到2019年年底,其全国合作企业将超过200家。牛棚希望,易代扔能逐步覆盖住建部要求推行垃圾分类的46个国内重点城市。上海,是易代扔渗透率最高的城市,已经覆盖超1万个小区/社区,合作企业达10家。


易代扔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从回收公司抽取佣金,这一模式仅适用于家电数码等利润较高的回收物,现有的垃圾回收体量还不足以覆盖成本。基于已有的垃圾分类技术,团队也对外供技术外包的服务。但是,受单一盈利模式限制,成立至今,易代扔已经亏损500多万元。


在牛棚看来,中国的垃圾分类行业处于初级阶段,甚至还未形成一个真正的市场,多数企业依赖于政府的投入和补贴来购买第三方服务,行业与风口相距甚远。


一趟完整的垃圾“旅程”,需要经历“家庭——回收站——中间商——处理工厂”的冗长链条。链条最前端的垃圾回收和分类业务,门槛低,从业者众,尚未出现一家大企业。而后端的垃圾处理,已出现众多成熟规范的大玩家。风已经来了,它们能否迎风起舞,拭目以待。